28 September 2023

IMG-THUMBNAIL

我现在每天早上早点来看会书,感觉收益比较多,之前做事情还是比较野路子的,看看正规军的书能更体系化一些。现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。

如何适应新的位置?

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,工作的积累,会安排越来越多的相关工作,我们就需要承担更多的任务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和传统企业的「任命」不同。不过,随着我们承担工作越来越多,量变也会引起质变,突然有一天,你会发现我们需要带实习生、分配工作、写规划、甚至要去吵架聊分工。 越到后面你会发现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,压力也越大。而且由于并不是官方任命,缺少了专门的培训流程。这里其实体感会很差,突然要承担一个之前没太接触或者培训过的事情。

冒充者综合症

冒名顶替症候群(英语:Impostor syndrome),亦称为冒名顶替现象(英语:impostor phenomenon)、骗子症候群(英语:fraud syndrome)。这个名称是在1978年由临床心理学家克兰斯博士(英语:Pauline R. Clance)与因墨斯(英语:Suzanne A. Imes)所提出,用以指称出现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种现象。 患有冒名顶替症候群的人无法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,并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被他人识破自己其实是骗子这件事。他们坚信自己的成功并非源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,而是凭借著运气、良好的时机,或别人误以为他们能力很强、很聪明,才导致他们的成功 。即使现实环境中的证据指明,他们确实具备优秀才能,他们还是认为自己只是骗子,不值得获得成功。

这里推荐阅读《硬核晋升》,作者一步一步讲了自己晋升或者提升scope后的思考和解法。

需要做好三件事

前面也提到,互联网的提升往往是被动且缺少培训的,那我们也就不绕弯子了,带团队或者小方向,都算管理的职责了,可以分为三件事:

  • 初衷:团队想要实现的成果,或者也可以称为「为什么」,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划。为什么要做这件事,为什么要这个月做这件事?我们需要保证团队知道成功是什么,都认可这个目标,都认为可以实现。
  • 人员:需要谁来完成初衷,团队人力是否满足?技能是否满足?不满足接下来要怎么办?
  • 流程:团队要如何一起工作,要协调好成员。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团队,培养健康、高效的团队文化。

看清全局

大部分人认为的规划,是要指出来一条路,这里就需要我们已经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。XX业务应该这样做:1. XXX;2. XXX;3. XXX。

做过才能写规划么?

我们要开始着手规划的时候,往往接手的业务,或者一些细节,我们是不了解的。前面提到的冒充者综合征,自己虚的点往往是这个。

  1. 压根没做过。团队新开了个方向,直接安排去支持;
  2. 之前虽然做过类似业务,但是这次很难照搬。 所以,不管做没做过,实际上都需要我们从头开始了解业务情况作出适当的规划。恰恰照搬是最不可取的,参考云仓。

怎么规划?

自己的定位更像是做顾问,我们接手了一个新的项目,需要需求方说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要求,我们自己有一套方法论,可以快速了解全局情况并给出解法,最后需要有一个逻辑自洽的PPT来做汇报。 关键的几件事:

  1. 收集业务目标 需求生产的顺序是业务运营->产品->开发。整个运营其实是一个完整运转的「企业」。业务的流转本身是闭环的,但有时需要自研系统来提升关键环节的效率和收益。常见的一个误区是教业务做事,这是因为业务和产品的分工看起来没有那么「干净」,出现了混合汇报的情况。

前面也提到,业务本身是闭环的,所以我们不可能去教业务做事情;但是可以去教产品做事,本身产研是不分家的。所以对于业务的一些规划和思考,没有必要等产品转达,我们作为实现方可以直接沟通获取一手消息,也避免信息差过大影响规划方向。今年前半年我重点做的就是这个方面。

  1. 看清业务全貌 业务团队的研发一定要懂业务,要明白我们到底做出来的东西是怎么支持业务运转的,这个非常重要。而且我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我们的业务架构(当然了,如果你对口的业务非常猛,直接白嫖即可,但也要提醒下,业务的首要任务是GMV,并不是架构)。这块也需要多少了解下友商的情况,不用太细,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后续的走势; 架构的话基于金字塔模型来梳理,用MECE原则搞一张大图,一般是以业务动线、业务模块等套路来表达。我们能从准确表达业务发展的思路:为什么去年重点是做A?A做得怎么样?有了A能力得沉淀,接下来要做什么?为什么做这个? 业务全貌不是单纯说自己负责的部分。因为产研和业务不是1:1,所以要看清楚全貌要看业务团队负责的内容。

  2. 提炼技术目标 能回答好前面的问题后,基于此来推导技术规划。大家一开始着手规划的时候往往是从3开始考虑,很容易没想法最后写不下去,1、2做得越好,3越明确和清晰。


这里推荐阅读《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》。

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你的产出不足,事情简单?

  1. 业务复杂,规划复杂 比较理想的情况,一般是业务增长比较好的时候,我们能跟着业务蹭一波。最好有技术沉淀,比如把脉、调度引擎、对账框架、主数据。
  2. 业务简单,规划复杂 这种情况说明能力更强,去年云仓就有这种趋势,从一开始没有目标但又非常忙到后来收了无忧目标清晰游刃有余。
  3. 业务复杂,规划看起来简单 这种情况其实最常见,电商本身还是在增长的,大家都很忙,沉浸在倒排期中,最后没有时间思考没啥沉淀。
  4. 业务简单,规划看起来简单 同3。 我不认为有简单的业务,业务团队的规模摆在那里,我们看到的东西少,可能是同步给我们的少;也可能是东西多但没我们想要的。思考和深度就非常重要了。

需要哪些人?

有了目标、事项、里程碑,就需要有人来干。

  1. 如果现有人能力能够满足,我们需要给每个人明确事情和目标。总体策略:扬长避短,让大家做擅长的事情并提高一定的要求来提升一些方面的能力;
  2. 如果现有人力&能力不足,需要做好招聘,招聘候选人的画像要很明确;
  3. 除了考虑单个人,人多了之后,还需要考虑组织建设。我们要分几个方向(一般建议和规划里的目标对齐)?每个方向的负责人是谁?负责人需要做什么?负责人需要提升哪些?

这部分推荐阅读《硬核晋升》。

这些人要如何运转?

关键目标就是提效,需要1+1>2,而不是人越多越乱。 内部:解决一线问题,提升需求流转效率。

  1. 定容会,做好需求安排人力安排,不能单纯压力下放;
  2. 周会是非常重要的手段,定期同步进展解决需求推进卡点;
  3. 问题Review会,培养团队质量意识,沉淀处理办法、规范。

外部:做好协同

  1. 业务间:定期走一线;
  2. 产研间,周会;
  3. 研发间:规划&总结会,同步好业务价值;

另外,为了能拿关键结果,专事专办:

  1. 大型项目技术O管理;
  2. 专项成立FT,例如稳定性小组、专项小组;

这部分推荐阅读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》、《增长黑客》。

最后

关于方法论

方法论不可能完整,关键还是要思考沉淀,不断优化、丰富自己的方法。这也没有那么高端,把自己做事情的方法看作提高流程,不断优化丰富工具。 另外,也不能光想,也要去了解世面上其它人的思考方式。

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啥要做的?

后续我能看到的方法,要去考虑团队增长。按传统企业发展来看,做好一个业务只需要维护即可,要预留人力甚至招聘都是建立在业务增长的前提下。在业务规划已经支持比较好的情况下,一旦发现业务苗头不对,基于高层的远景和规划做好前瞻性布局。

为什么要总结规划,对自己的收益?

面对一系列复杂问题理清楚思路,给出思路,解决阶段性问题,让自己和团队更「躺」。


原文链接:一些管理方面的思考,转载请注明来源!

EOF